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院网站 >>内容阅读

财科院党委书记、院长刘尚希为2023级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

来源: 作者:sxy 时间:2023-09-16 15:11:06 打印
字体大小

       2023 年 9 月 7 日下午,第十三届、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,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(以下简称财科院)党委书记、院长刘尚希,为 2023 级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。财科院党委委员、研究生院院长杨远根,研究生院教职工代表、2023 级全体新生参加。学生工作处负责人郭辉主持。

       刘院长以“怎样培养健全的人格”为主题,从做人、做事、做学问三个维度,通过大量鲜活的历史故事,深刻阐述立志、修德、勤奋、思考以及正确做事的重要性,勉励同学们自强不息、专注学习、主动历练、全面提高,顺利完成学业,早日成为新时代新征程中的优秀人才。

       刘院长指出,做人首先要树立大志,志不立、业难成。立志就是给自己树立一个参照系,给人生树立一个坐标。立志应当是为国家做贡献,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、对国家有贡献的人。同学们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处理各种关系时把握好尺度,在人生之路上时常审视自己、塑造宽阔胸怀。

       刘院长强调,做事就是做正确的事,正确地做事。目标和手段需要匹配。做正确的事离不开目标的指引,确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前提;正确地做事是手段,应当讲求正确的方法。何为正确?关键在于如何解决问题,刘院长对此提出两点建议:一是要善于正确地表达,在正确的前提下做到清晰易懂;二是要实现有效的沟通,彼此之间达成共识,处理人际关系的复杂之处恰恰在于沟通。

       刘院长认为,做学问首先要勤奋学习,积累知识。读书学习是一个从不知到知,再到不知的过程,这是一个辩证关系。对于知道之事应当谦虚以待,对于不知之事应当心存敬畏。刘院长提出,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勤奋,要让勤奋贯穿学习的始终,同时要深度思考、学会质疑。深度思考是形成独立见解的前提,同学们应当学会探寻“为什么”,在学与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,培养创新的思维方式。

       “青春虚度无所成,白首衔悲亦何及。”刘院长勉励同学们努力在品德修养、学识见识、精神风貌、体魄人格、人文素养、劳动实践等方面,结合自身特点、兴趣和基础,有意识地、有追求地实现同步提升、同步完善,努力克服“能力孤岛”、填补“能力空白”、拓展“能力边界”,努力学习知识,提高内在素质,拥抱新时代、奋进新征程,让青春在为祖国、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